右邊的汪星人顯然已抱死,而左邊的汪星人開啟了ABS制動系統,制動距離加上,點剎、安全。
一、摩托車ABS系統的進化史 :
最早的輪胎防抱死系統在1929年應用于飛機上,由法國Automobile 公司與航空界的先驅Gabriel Voisin 共同開發,讓飛機在降落時得以擁有接近制動極限的減速性能。以當時的年代,自然不可能有電子傳感器與ECU 進行判斷,而是采用純粹的機械構造。
該系統利用飛輪與閥門連接煞車的液壓管線,飛輪安裝在與輪胎以相同轉速聯動的滾筒上,一般情況下滾筒與飛輪的轉速應該相同。當輪胎進行減速時,與輪胎同步的 滾筒速度也跟著下降,此時飛輪的轉速率相對提高,飛輪與滾筒轉速差達到設定便會開啟液壓管線閥門,會使少量的煞車油繞過總泵,減小制動力道。
測試中顯示,這套系統提高30%的制動效果,這最主要是因為飛行員不需要慢慢的增加制動來找到最大的煞車力道,只需要全力進行制動即可,同時這也降低輪胎爆胎等情況。
三、 ABS 與摩托車
1970年,防抱死制動系統已經從機械式改為電子式的設計,各大汽車制造商陸續將該系統運用在產品上。HONDA 在1992年推出的ST1100,是第一款搭載ABS 的日系摩托車。但在當時,ABS 組件主要為汽車開發,重量體積雖然已經比70年代要小的多,對于摩托車仍是負擔,因此多半是車重、體型較大型的旅行車款才有搭載ABS。
第一款搭載ABS的日系摩托車 HONDA ST1100 ABS 的發展逐漸輕量化、小型化為摩托車的安裝提供了可行性。從早期只安裝在大型休旅車款,到如今大型檔車或踏板車,也得以加入ABS 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