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后百廢待興的氣氛下,英國年輕人開始了一種思想單純、享樂青春的生活方式。幾乎絕種的 Lambretta 與幾乎同期的Vespa也作為意大利踏板摩托車的雛型風靡了歐洲。因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爆發的緣故,中國的一群怪家伙們玩兒起了復古。用 Lambretta 和 Vespa的話說:我們在另一個層面上顛覆了好品位的道理。
中國到了經濟真正興起的時候,大家開始分圈子,這也莫名其妙地形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聽Hiphop掛金鏈子的人似乎就得開跑車,玩搖滾帶姑娘的人似乎就得騎哈雷,跳雷鬼編臟辮的人似乎就剩下了迷幻流浪。當然,有許多人并不符合這些圈子的思想言論,他們也早已厭煩了機器形式化的工業感。在復古摩托車慢悠悠地騎出了浪漫的理想主義時,這些怪家伙們孕育出了新浪潮。換句話說,Lambretta 和 Vespa 受到了不同圈子的寵幸,它們帶來了一種對“新”的復古誘惑。
Lambretta 與 Vespa 是什么?我一點兒也不想給你普及知識。如果有人問你為什么要花很多錢買輛乞丐摩托車?你只需回答:Peace, Please。所謂好品位不一定與主流文化的審美以及價值觀有關,從肆無忌憚的Mod一族到驚險刺激的邊緣人,這些用 M51包裹不羈之心的怪家伙們也能引領時尚。
偉士北京的老哥
大概在6,7年前,常欣把 Lambretta 和 Vespa 這種踏板摩托車大量引入中國,可以算的上是對 Scooter 文化最有推動的老大哥之一。每次看見他,他都在撅著屁股意亂情迷地伺候著這些老古董們。對于常欣來說,騎 Lambretta 出去玩兒的時候需要眼睛特別賊地盯著警察,這是在鍛煉他多思維洞察世界的好機會。這些車還經常會特別沒人情味兒地把他撂在路上,這是在磨練他的耐心。所以賣一個不能合法上路的踏板摩托車和修理一種中國只有幾百臺的老爺車完全是一個賠本買賣。如果你問常欣為什么這么愛干這種“見不得人”的保姆工作,他會驕傲地告訴你:我為它著迷。
Vespa 基本上是踏板摩托車的代言人,很多電影都把它搬上了大雅之“臺”。而由于知道 Lambretta 的人非常少,所以購買 Vespa 的人數也遠遠多于 Lambretta。“通過這些年和小踏板的接觸, 我認識了特別多不同圈子的朋友,改變了我的后半生。我現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是‘賣假藥’,典型的傳統行業。但車友們有干傳媒的,有混機械師行業的,有搞古著的,這讓我平時做的醫藥生意多了很多思路。雖然過著沒有周末的修車生活,但比陪白大褂們打一晚上麻將有意思多了。”常欣還干了一件特別雞賊的事兒——他收藏了十四五輛又稀又尖的復古摩托車——說白了,車友們購買的小踏板不是他玩剩下的就是他看不上眼的。
Lambretta 相當于汽車中的奔馳,而 Vespa 等同于大眾,它們的定位很不一樣。同樣級別,同樣年份的收藏價格,Lambretta 要比 Vespa 貴50%~100%。但這并不是常欣的固定座駕是輛 Lambretta 的原因。他的純粹理由是:Lambretta 不愛丟。中國小偷不懂,覺得它不值錢,根本不值得一偷。他美滋滋地白話起來:“有次我晚上喝大了,把 Lambretta 忘那了。過幾天,我覺得我地庫里怎么少了輛車啊。后來家里的阿姨坐公交車,告訴我看到這輛車停在三壞馬路邊上。好幾天,它沒被偷,也沒被貼條,多好!”
進行買菜事業時,Lambretta 是常欣特別友好的交通工具:“拎著菜,我還得想著換擋和腳踩剎車,它省油的原理也足夠我去100趟了。駕馭這么一臺車的成就感遠遠大于它徒有其表的意思。”
亂中取勝的二哥
曾曉從遠處駕著 Lambretta 的顛簸逼近就像孫悟空踩著云彩飄過來,讓我有種在看西游記的錯覺。他與生俱來的大智若愚氣質讓人覺得不調侃他一下簡直天理不容。
“穿軍大衣騎 Lambretta 感覺怎么樣?”
“老寒腿。哈!”
這真是一個不錯的開始。鑒于我沒有思維邏輯的說話方式,采訪也變成了盤道瞎聊。我們推著車來到大柳樹市場湊熱鬧,很多人夸贊他的車漂亮,他回頭跟我說:“這輛車是1963年產的,可以說我還不是車主,因為我現在完全體會不到 Lambretta 文化的東西,我只是把它騎出我的態度。”
“這車比你還大!”
“是啊。”看著他特別熟悉地在市場里瞎逛,我突然想到了 The Who 樂隊歌曲《My generation》中的一句歌詞:“人們為什么會對我嗤之以鼻,那是因為我們四處亂竄。”但我認為曾曉已經和大柳樹市場渾然一體了。他接著說道:“人的感官都是外向的,所以人能清楚地看見別人,而不能輕易的知道自己。我在生活上找不著北的時候,Lambretta 會矯正我,讓我感知到什么是應該探索的好東西。我需要這樣一個正的文化告訴我什么是根源。”
2007年,曾曉騎著第一輛花600多塊錢收的二手紅色木蘭跑遍了北京,他告訴我,說:“那會兒穿著西裝去談業務,我可以快速地到我想去的地方。當然,開車也可以,但坐在汽車里,你只是個被動的觀眾。騎摩托車你會感到大自然是個奇境,感受到那種不想干什么就有能力不干什么的自由。”
男人骨子里或許對走四方有種特別的偏好。輕松、沒有那么多亂七八糟的踏板文化也曾帶著曾曉從橫跨北京到搖擺東南亞,而他對脾氣與維修摩托車哲學自有一套謬論:“既然你選擇了六七十年代的老家伙,你就得想方設法跟它和諧相處。盡管它有時候會出點問題,但其實就是培養你的耐性。伺候好它,你才能享受它。”
曾曉是個惜字如金的怪家伙,但聊到天蝎座,他就光顧著往自己臉上貼金了:“雖然我不怎么相信星座學,但我覺得天蝎座是孤立在宇宙邊緣又包含了整個宇宙的玩意兒。就像我不屬于任何一個圈子,但實際上我又包含了很多圈子。”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煙,話也一句接一句:“我希望了解各種圈子的文化,然后形成自己的一個價值觀。這讓我在很多事上能夠更快地明白對方想要的感覺。”
我“專注”地接茬問道:“為什么不買 Vespa,而是 Lambretta?”
“假如有樣東西人人都說好,那它一定不怎么好。正在成為潮流的時候,反而我不想成為潮流。”
“哈哈哈!”
曾曉成立了一個自己的工作室,叫DATESE STUDIO, 主要拍攝音樂節、MV、演出,他說他手工藝人似的工作狀態也正是 Lambretta 給他的感覺——踏實,沒有那些電子的東西。“我希望能建立風格,并用一個新的流程和標準去完成工作。”
Lambretta 是什么?這個Scooter Boy 沒有穿著窄身西服,沒有披著美式軍用大衣,沒有頂著法式覆耳發型,但他就是 Lambretta。
中國到了經濟真正興起的時候,大家開始分圈子,這也莫名其妙地形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聽Hiphop掛金鏈子的人似乎就得開跑車,玩搖滾帶姑娘的人似乎就得騎哈雷,跳雷鬼編臟辮的人似乎就剩下了迷幻流浪。當然,有許多人并不符合這些圈子的思想言論,他們也早已厭煩了機器形式化的工業感。在復古摩托車慢悠悠地騎出了浪漫的理想主義時,這些怪家伙們孕育出了新浪潮。換句話說,Lambretta 和 Vespa 受到了不同圈子的寵幸,它們帶來了一種對“新”的復古誘惑。
Lambretta 與 Vespa 是什么?我一點兒也不想給你普及知識。如果有人問你為什么要花很多錢買輛乞丐摩托車?你只需回答:Peace, Please。所謂好品位不一定與主流文化的審美以及價值觀有關,從肆無忌憚的Mod一族到驚險刺激的邊緣人,這些用 M51包裹不羈之心的怪家伙們也能引領時尚。
偉士北京的老哥
大概在6,7年前,常欣把 Lambretta 和 Vespa 這種踏板摩托車大量引入中國,可以算的上是對 Scooter 文化最有推動的老大哥之一。每次看見他,他都在撅著屁股意亂情迷地伺候著這些老古董們。對于常欣來說,騎 Lambretta 出去玩兒的時候需要眼睛特別賊地盯著警察,這是在鍛煉他多思維洞察世界的好機會。這些車還經常會特別沒人情味兒地把他撂在路上,這是在磨練他的耐心。所以賣一個不能合法上路的踏板摩托車和修理一種中國只有幾百臺的老爺車完全是一個賠本買賣。如果你問常欣為什么這么愛干這種“見不得人”的保姆工作,他會驕傲地告訴你:我為它著迷。
Vespa 基本上是踏板摩托車的代言人,很多電影都把它搬上了大雅之“臺”。而由于知道 Lambretta 的人非常少,所以購買 Vespa 的人數也遠遠多于 Lambretta。“通過這些年和小踏板的接觸, 我認識了特別多不同圈子的朋友,改變了我的后半生。我現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是‘賣假藥’,典型的傳統行業。但車友們有干傳媒的,有混機械師行業的,有搞古著的,這讓我平時做的醫藥生意多了很多思路。雖然過著沒有周末的修車生活,但比陪白大褂們打一晚上麻將有意思多了。”常欣還干了一件特別雞賊的事兒——他收藏了十四五輛又稀又尖的復古摩托車——說白了,車友們購買的小踏板不是他玩剩下的就是他看不上眼的。
Lambretta 相當于汽車中的奔馳,而 Vespa 等同于大眾,它們的定位很不一樣。同樣級別,同樣年份的收藏價格,Lambretta 要比 Vespa 貴50%~100%。但這并不是常欣的固定座駕是輛 Lambretta 的原因。他的純粹理由是:Lambretta 不愛丟。中國小偷不懂,覺得它不值錢,根本不值得一偷。他美滋滋地白話起來:“有次我晚上喝大了,把 Lambretta 忘那了。過幾天,我覺得我地庫里怎么少了輛車啊。后來家里的阿姨坐公交車,告訴我看到這輛車停在三壞馬路邊上。好幾天,它沒被偷,也沒被貼條,多好!”
進行買菜事業時,Lambretta 是常欣特別友好的交通工具:“拎著菜,我還得想著換擋和腳踩剎車,它省油的原理也足夠我去100趟了。駕馭這么一臺車的成就感遠遠大于它徒有其表的意思。”
亂中取勝的二哥
曾曉從遠處駕著 Lambretta 的顛簸逼近就像孫悟空踩著云彩飄過來,讓我有種在看西游記的錯覺。他與生俱來的大智若愚氣質讓人覺得不調侃他一下簡直天理不容。
“穿軍大衣騎 Lambretta 感覺怎么樣?”
“老寒腿。哈!”
這真是一個不錯的開始。鑒于我沒有思維邏輯的說話方式,采訪也變成了盤道瞎聊。我們推著車來到大柳樹市場湊熱鬧,很多人夸贊他的車漂亮,他回頭跟我說:“這輛車是1963年產的,可以說我還不是車主,因為我現在完全體會不到 Lambretta 文化的東西,我只是把它騎出我的態度。”
“這車比你還大!”
“是啊。”看著他特別熟悉地在市場里瞎逛,我突然想到了 The Who 樂隊歌曲《My generation》中的一句歌詞:“人們為什么會對我嗤之以鼻,那是因為我們四處亂竄。”但我認為曾曉已經和大柳樹市場渾然一體了。他接著說道:“人的感官都是外向的,所以人能清楚地看見別人,而不能輕易的知道自己。我在生活上找不著北的時候,Lambretta 會矯正我,讓我感知到什么是應該探索的好東西。我需要這樣一個正的文化告訴我什么是根源。”
2007年,曾曉騎著第一輛花600多塊錢收的二手紅色木蘭跑遍了北京,他告訴我,說:“那會兒穿著西裝去談業務,我可以快速地到我想去的地方。當然,開車也可以,但坐在汽車里,你只是個被動的觀眾。騎摩托車你會感到大自然是個奇境,感受到那種不想干什么就有能力不干什么的自由。”
男人骨子里或許對走四方有種特別的偏好。輕松、沒有那么多亂七八糟的踏板文化也曾帶著曾曉從橫跨北京到搖擺東南亞,而他對脾氣與維修摩托車哲學自有一套謬論:“既然你選擇了六七十年代的老家伙,你就得想方設法跟它和諧相處。盡管它有時候會出點問題,但其實就是培養你的耐性。伺候好它,你才能享受它。”
曾曉是個惜字如金的怪家伙,但聊到天蝎座,他就光顧著往自己臉上貼金了:“雖然我不怎么相信星座學,但我覺得天蝎座是孤立在宇宙邊緣又包含了整個宇宙的玩意兒。就像我不屬于任何一個圈子,但實際上我又包含了很多圈子。”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煙,話也一句接一句:“我希望了解各種圈子的文化,然后形成自己的一個價值觀。這讓我在很多事上能夠更快地明白對方想要的感覺。”
我“專注”地接茬問道:“為什么不買 Vespa,而是 Lambretta?”
“假如有樣東西人人都說好,那它一定不怎么好。正在成為潮流的時候,反而我不想成為潮流。”
“哈哈哈!”
曾曉成立了一個自己的工作室,叫DATESE STUDIO, 主要拍攝音樂節、MV、演出,他說他手工藝人似的工作狀態也正是 Lambretta 給他的感覺——踏實,沒有那些電子的東西。“我希望能建立風格,并用一個新的流程和標準去完成工作。”
Lambretta 是什么?這個Scooter Boy 沒有穿著窄身西服,沒有披著美式軍用大衣,沒有頂著法式覆耳發型,但他就是 Lambre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