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電動車商業化至今,僅僅短短20多年歷史,卻已經形成了一個用戶保有量超過3億、市場規模接近萬億的大產業,跟汽車、家電、電子等諸多行業內形成市場壟斷寡頭不同的是。在電動車行業至今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形成市場壟斷,整個市場格局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電動車行業通常都是以產品銷量的多少作為衡量排名的標準,愛瑪、雅迪、新日、速派奇都做過行業老大,但即便是最頂峰時期,這些品牌的銷量占行業的比重也沒有超過25%。距離50%的市場份額目標還相差甚遠。
2019年,國內空調業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中怡康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6周,格力、美的、海爾等前三品牌份額之和將近80%,其中格力空調占據40%市場份額,幾乎趨于行業壟斷的定位,并掌握空調的定價權。
電動車鉛酸電池領域,天能、超威兩家電池巨頭占據整個電動車電池市場的80%以上,僅天能一家占比就超過了60%左右。毫無疑問已經形成了市場寡頭壟斷的局面。
2019年,愛瑪、雅迪的銷量均突破600萬臺,但是同期的電動車市場銷量規模為4500萬臺,兩者總量相加占比不過27%,第一名、第二名之間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上后面的臺鈴、新日、綠源、金箭、五星鉆豹等品牌總量不過2000萬,仍然沒有占據市場的50%,因此,電動車市場形成單品牌的壟斷。為什么呢?
第一,電動車行業目前的仍舊是組裝零配件為主的模式,沒有核心技術的突破,進入門檻低。只要營銷、產品、渠道、資本到位,企業之間的差距不容易被拉得很大。
第二,由于電動車新規之前,大量電動車未被登記在冊,電動車產銷量統計數據失真,市場上的真實產品銷售量還可能更大,在廣大農村的偏遠地區,未統計在內的小品牌的銷量仍舊很龐大。
第三、電動車行業的迅速崛起,更多就是傳統品牌之間相互替代,營銷模式、渠道方式,都沒有顛覆性的創新,經銷商都是今天換這個品牌,明天又改那個品牌,總之,企業對于渠道的掌控力度還是不夠。
對于用戶來說,有什么好處呢?
只要電動車行業一天沒有形成品牌壟斷的局面,那么市場的價格戰依舊還是會持續,這對于用戶來說,可以買到更低價格新車,在品牌大戰中獲得價格優惠,這是用戶獲得的最大好處。 各位,你們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