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人性化管理電動車”,那究竟怎樣的做法才稱得上“人性化”?
8月31日,山東全省電動車上牌工作結束,按照規定9月1日起未懸掛號牌的電動車無法上路行駛,與此同時山東交警正式開啟電動車全面整治工作。
查車,本不是一件討喜的事,但山東交警的做法,卻讓所有人豎起了大拇指。
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么回事。
01
延期限、簡流程,上牌一個都不能少
此前,山東政府為了給全省電動車上牌,多次延長上牌截止日期, 從4月底到6月底,再到如今的8月31日。本著“給予群眾充足時間,不落下一輛”的原則,數次簡化上牌流程,最快10分鐘即可辦理,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社區代辦點周末不休。
放眼全國,面對超過4500萬的電動車保有量,山東面面俱到的上牌工作值得點贊和學習。
02
沒牌怎么辦?交警現場辦理臨時牌照
9月1日,山東交警查車過程中,面對眾多仍未懸掛號牌的電動車,沒有扣車,更沒有開出巨額罰單,而是登記車主信息,現場為車主辦理臨時號牌。只要車主攜帶身份證,車身整車編碼清晰,就可以馬上拿到臨時號牌。
部分車主雖然有牌照,但牌照卻安裝在車筐或車身側面,交警化身暖男,貼心的幫車主調整號牌位置。
換作任何一個地方,面對一再延長的上牌期限和明文規定的“無牌車不得上路”,即便是罰款加扣車也不為過。但山東交警的做法不但不罰款不扣車,而且現場幫你辦理臨時號牌...
倘若全國交警都如此,電動車管理難問題何愁解決不了?
03
整治≠罰款,“3選1”管理模式更易接受
查車過程中,山東交警也發現了很多不戴頭盔、闖紅燈、走機動車道的車主,面對這些行為,同樣和未懸掛號牌一樣,交警并沒有罰款和扣車,而是以警告教育為主,用“3選1”模式進行管理。
所謂“3選1”模式,即觀看電動車事故視頻、參與路口志愿者體驗或抄寫相關法律條文,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三選一,作為懲戒措施。
如此奇招,不僅容易讓市民接受,也從側面引導大家共同構建文明交通環境,認識到安全騎行的重要性。
三條舉措,三項措施,這才是人性化管理電動車的典范。
04
啟示
查車罰款不是目的,頻次低了成效甚微,頻次高了“勞民傷財”,手段輕點不痛不癢,手段重了又會像深圳一樣引起公憤。
電動車究竟該怎么管,如何管?違規違章究竟該怎么罰,罰多少?自這件合國情、利民生的交通工具誕生那天開始,如何管理就是各地政府頭疼的難題。
全球電動車網采訪中國摩托車商會張洪波秘書長時,張秘書長就曾說過,“往小里看,管的是一輛小小的電動車,但往大里看,考驗的卻是職能部門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為人民排憂解難辦實事的決心”。
但事實卻是,面對這一棘手的難題,有些地方選擇放任自流后一刀切扣車罰款,也有些地方選擇不聞不問后一禁了之,例如我們之前報道過的山西、海口。
結果呢?問題沒有解決,還引起了大家的百般詬病,撕下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外衣后,懶政不作為的丑陋面貌一覽無余。
這些鮮活的案例告訴我們,電動車管理,宜疏不宜堵,你開始正視問題的那一刻,才是你真正準備解決問題的開始。
反觀廣西、山東,同樣是電動車保有大省,在電動車管理問題上,卻能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靠的是什么?難道是在管理方法上另辟蹊徑?不,靠的是一心為人民群眾辦正事、辦實事的追求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