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覺醒來,新電池又雙叒叕要降價了!
某電池品牌內部聊天曝光,4812和4820新電池繼續殺價,殺到對手丟盔棄甲,殺到競品死去活來!
賣一組虧一組,經銷商含淚殺價!
這次電池價格大戰,到底有多狠?那就是“我砍起價來,連自己身上都砍!”上周,筆者在蘇南、上海等地走訪得到第一手資料,6020電池進價全部殺到500/組以下,賣出價可以下探到450/組甚至430/組!
新電池賣一組虧一組,這和上個月美國石油危機一樣神奇!
后疫情時代,預想中的電動車旺季還沒來,已經有不少商家繃不住了。先是年前清庫存,導致復工后第一時間手里沒貨,緊接著進了一大批貨現在賣不出去,壓在手里只能虧本賣,還賣不掉!
三大原因,讓商家倍感壓力
為什么會有不少商家吃這么大虧?首當其沖的原因,是四月末五月初的時候,市場一直有聲音在喊要漲價,制造了商家焦慮,嚇得一部分人去囤貨。
其次,大品牌執行殺價搶市場的策略,算是用陣痛期換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對于大中型商家來說,虧點錢換來未來的市場主導地位乃至定價權,是可以接受的。
最重要的是,行業很多人都判斷錯了形勢,認為只要復工復產,就會有市場需求。其實城市白領也好、務工人員也好,大部分老百姓在第一季度的收入都大打折扣,復工以來的收入,并不足以全面支撐他們迅速恢復對電動車和電池消費能力。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到: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是由收入水平決定的,而收入分配關系又是由一定生產力水平下的生產關系決定的,所以購買能力既涉及生產領域,又涉及分配領域。
對于賣電池的商家來說,最起碼一個月后,乃至七八九月份,才算是市場回暖期。一方面傳統七八九旺季到來,整車品牌都會搭配著做促銷活動;另一方面復工一個季度后,廣大工薪階層的消費能力也會得到滿足。
狠狠打臉,價格戰殺人誅心!
本次電池價格大跳水,狠狠打了鼓吹漲價者的臉,也給無數商家上了一課。不過對于行業的影響,遠不止商家承受資金壓力這一個問題。
同樣是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講到,微觀(個體資本)與宏觀(行業總資本)不是簡單相加的關系,二者在性質上是不同的。同一品牌的一部分經銷商壓力大,不代表這個品牌壓力也大。
例如電池行業前幾名的大品牌,都在卯足了勁用價格換市場,因此這次價格戰最受傷的并不是只做區域的小品牌,而是那些承受著資金流壓力、不好脫身的中型品牌。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大戰,干掉了非常可樂;加多寶和王老吉大戰,干掉了和其正涼茶;電動車前五品牌在一個省打價格戰,結果打死全省一半區域品牌,幾家大佬一起瓜分市場。殺人,還要誅心!
電池行業也是如此,過三個月你再看,經銷商依舊能賺錢,但是有的品牌會越飛越高,有的則會過的比疫情時期更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