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各大行業媒體、品牌、經銷商都在各種預測,整個電動車行業從上到下都抱著電動車價格會從2、3月份開始上漲的美好夙愿。
不少人分析,受疫情影響,電動車企業招工難,產能非常有限,物以稀為貴,電動車價格上漲是必然趨勢。
也有人認為,電動車各大原材料價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漲,在本就開工人員不足、產能低的情況下,電動車的生產成本更高了,電動車價格上漲肯定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還有人預測,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終端市場需求會在疫情減弱后逐漸開始釋放,電動車行業會迎來需求井噴,提醒行業上下要做好準備,應對這波漲價、缺貨的危機。
有媒體甚至列出了漲幅表格,如電動輕摩漲價100-200元,電動正三輪漲價250-350元。
然而,正當各大企業翹首以盼市場旺季到來的時候,卻發現市場真實情況是:生產很困難,銷售更困難,老百姓窩在家里不出門了,預期的爆發式增長、報復性消費通通都沒了。電動車漲價的想法,終究只是行業一廂情愿的錯覺。
在市場面前,大家才是真的慌了。電動車市場才剛復蘇不久,各大品牌其實早就已經籌備著打價格戰,畢竟電動車市場就這么大,僧多肉少,有些品牌甚至還喊出了"賺不賺錢無所謂,只要能賣車就行"。
廠家急于清空堆積的大量庫存,為了補足一季度的業績虧損,紛紛開始一系列血洗動作,降價、低價、成本價、賠本價,一天比一天低。
等到了4、5月份,電動車行業價格戰依然正酣,699、 799、 888的新國標車層出不窮。從“頭部品牌”到“腰部品牌”,再到不知名企業,都加入到這場用價格換銷量的狂歡之中。
經驗告訴我們,價格戰不是長久之計,最終結果大概率是全軍覆沒。但現在的情況是,大品牌為了清空庫存、搶占市場,會打價格戰,小品牌為了生存也不得不跟風加入這場混戰。
雖然,降價促銷能讓市場流動起來,提高銷量效果也是肯定是的,但價格戰不是企業唯一的出路。
對于大企業、大品牌來講,他們自身實力夠硬,銷售起來也不是什么難事。
而對于小企業來講,他們剛熬過電動車市場的低迷期,想趕緊靠價格戰獲得市場份額以及資金回籠更是不可取的。
本身產品實力不強,還盲目跟隨大眾,很有可能會把自己給拖垮。
在形成一定的規模、實力前,打磨自己的品牌,產品質量,款式理念等會更容易讓自己長久的活下去。
現在市場上,不同于以往的就是,民眾往往在意的是質量,合適的價格內,質量越高,這個品牌就越容易脫穎而出。
在經歷第一季度的嚴重虧損后,想及時以價格戰的形式來回籠資金,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越是如此就越表明,這是個機會,別人都在因為價格而不惜降低質量,自己在不斷提高自身產品實力,試問,誰又會不喜歡價格友好,質量高的產品呢?
2020年是行業關鍵之年,經歷了五一價格戰,可以預見接下來的市場爭奪將更加殘酷。
小編覺得,企業要想活下去,最終靠的還是產品。大家能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提高產品價值和服務質量,而不只是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