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行業有點兒難。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又刮起了新一輪的電動車整治風暴。多地經銷商門店被查、被罰,針對電動車違法上路的大檢查也愈演愈烈,甚至某地還發布了“發現賣超標電動二輪車的門店,舉報最高可獎500元”的通知,一時間人心惶惶。
回想2個月以前,整個電動車行業在抗擊肺炎疫情中做出的貢獻,受到過的中央點名表揚,對比當下的“窘境”,難免諷刺,讓人心寒。難道真的是“有事‘戰疫功臣’,無事‘馬路殺手’”?
再回想自己當初的妄言:經此一“役”,電動車行業的地位會進一步提升,真真是打臉!所謂“挺直腰桿”,不過是一場自我狂歡的笑話罷了。
因為不管再努力,電動車還是處在出行工具鄙視鏈底端,讓人覺得low,電動車行業的社會地位依然卑微到塵埃里。
據不完全統計,電動車在全國范圍內路面保有量近3億臺,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電動車擁有量為57.5臺,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電動車擁有量為74.8臺。
可以說,電動車解決了幾億人的出行,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但是想到電動車地位以及各種禁限和打壓的手段……
誰又不說一個“慘”字呢?
深圳禁售電摩、電輕摩。
深圳,所有電動車專賣店,只允許賣符合新國標要求的電動自行車,電摩、電輕摩一律不準擺、不準賣,舉報賣電摩線索,獎勵500現金。
店面擺放電摩一經查實,商家將面臨5萬元的“巨額”罰款。即使有3C公告電摩目錄,同樣屬于“超標車”,也要面臨被罰款查處的結局。
海口上牌踢皮球。
海口,自去年新國標執行以來到現在,本著“可以賣可以買,就是不給你上牌,無牌上路就抓”互相矛盾的原則,在電動車上牌工作中互踢皮球,對消費者答復模棱兩可,對電動車管理野蠻粗暴。
杭州商家不敢售賣電摩,嚴查駕駛者違法上路。
杭州,針對電動車展開嚴查,無證駕駛“超標車”、電摩或面臨扣12分的處罰,間接導致很多商家不敢賣電摩了。
4月15日,浙江省松陽縣電動車嚴管嚴查整治行動第一天,共查處駕駛電動車未按規定佩戴頭盔338起,違法載人58起,扣押無牌電動車31起、無牌摩托車3起,拆除遮陽傘21起。
電動車嚴管升級,源頭、銷售終端、道路交通三管齊下,在各個環節狠抓質量問題,確保大家安全出行,這本無可厚非。
但是,電動車在全國范圍的管理卻并不規范,針對道路交通安全綜合管理這一核心目的,各地給出了的解決方法五花八門,執法態度也大不相同。
常言道堵不如疏,找準問題癥結,用人性化角度去化解,才能有雙贏的效果。民生需求是硬道理,只能是規范引導而不是一味的禁,單純的處罰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如果違背民意全面開禁,不僅要花費高昂的執法成本,甚至會引起民怨沸騰,禁而不止,更會亂上加亂。
最重要的是,電動車沒有問題,該教訓的是人!一味的將威脅交通安全的罪責推到電動車身上,難免有失公允!
電動車作為摩托車的替代產品,打從出身便沒名沒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好不容易在新國標正式實施后,有了合法的身份。
又在疫情期間,為民眾的安全出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草根行業搖身一變成了“戰疫功臣”,電動車的不可或缺,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但我們卻等不來放寬對電動車的管制,等不來對電動車地位的重新審視,也等不來對人民群眾基本出行需求的滿足。
電動車行業是真的委屈。就像萬千底層勞動人民一樣,干著最累的活,拿著最少的工資,還要被人嫌棄不夠“體面”,“不讀書就只能干這個,沒本事就只能騎這個。”國人的偏見,什么時候才能不這么深?都是憑雙手掙錢,誰又比誰高貴?都是代步工具,堵在路上的時候誰又在偷笑?
最后,電動車作為國民出行的重要工具,期望有一天能真正擺脫“low”的印象,地位真的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