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末,我國公共充電樁保有量為1.8萬個,2014年年底,我國交直流充電樁為3.1萬個。此后的2015年和2016年,受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普及和相關政策扶持的影響,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增速分別高達115.7%和185.3%。這也是充電樁在資本市場最“高光”的兩年,之后,充電樁保有量年增速放緩,但每年同比增幅仍超50%。
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底,全國已建成公共充電樁53.1萬個,私人充電樁71.2萬個,車樁比約為3.5:1,而今年2月受疫情影響,建樁業務基本停滯,但即便如此,截至2020年2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4.5萬個,同比增加43.8%。
根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480萬個充電樁,滿足500萬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其中,分散式公共充電樁50萬個,私人充電樁430萬個。目前,公共充電樁已經提前達成規劃要求,但私人充電樁數量仍遠遠不足。另外,依照規劃,車樁比約為1:1,但目前車樁比為3.5:1,即3.5輛車共用一個充電樁,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能源行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永東從充電痛點和趨勢方面給給出了建議。
充電痛點待解
雖然我國充電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重大成績,但是行業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
從運營商角度看,充電服務的商業模式尚未明晰,單靠充電服務作為主要收入的商業模式,遠遠不能支撐重資產的充電服務市場持續發展。充電站找地困難、成本高、專供電問題等長期困擾充電服務運營商。充電設施規劃布局不合理導致的結構性稀缺和公共充電樁利用率偏低同時存在,電動汽車充電引發火災等事件也影響者各方信心。
從車主角度看,充電體驗差是最主要的不足。小區建私樁困難,存在風險隱患;充電互聯互通不足,軟件入口偏多,但實用性不足,尋找性能良好、油車不占位的充電樁困難;針對出租、共享、物流等特殊車型的充電需求還不能滿足,電動汽車使用成本低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從設備制造商角度看,充電設備市場競爭慘烈,在沒有形成藍海的情況下,眾多參與方蜂擁而至,就已經形成紅海。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依然存在,造成充電設備質量堪憂,為今后的長期安全可靠充電埋下了隱患。
從電網公司角度上看,慢充雖然充電功率低,但是也存在充電時間、地點不可控的因素,老舊小區增容改造又受制于空間、費用支出限制。充電設施的大規模應用,必然對電網的規劃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這些問題表明,我國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發展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屬于“跑馬圈地”粗放式的發展,還需要不斷進行產業升級和技術的快速迭代。
便捷、智能和雙向互動成趨勢
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和智能電網視野下,充電設施面臨新挑戰。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作為城市新型基礎設施,是智慧城市重要的組成部分;充電設施作為電動汽車能源供給的提供方,正面臨以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為特征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轉型發展;同時,充電作為智能電網應用的重要對象,也需要將充電設施納入智能電網一體化考慮。下一步,充電設施的發展應把握以下趨勢:
一是建立適應不同充電需求的立體充電服務網絡體系。應堅持市場導向發展充電設施技術路線,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國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全國統一的充電技術路線不能適應各個充電場景下的充電需求,私人車、出租車、物流車、公交車的充電需求不同,帶來了充電技術路線的不同;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的充電需求不同,帶來了充電設施規劃布局的差異;高端品牌和大眾普通品牌電動汽車充電需求也不盡相同,帶來了不同充電技術的不同適應性。傳導充電、無線充電、電池更換都有著自己適應的細分市場,應允許探索、充分競爭,由市場決定、政府引導最后的技術路線。
二是發展快捷、便捷、智能的新型充電解決方案。應堅持用戶為主的原則,充電服務體驗、充電服務質量、充電安全將成為下一步充電市場建設和發展的考核指標。要以提高充電服務體驗、提升充電服務質量、保障充電安全為目標,分析把握充電技術下一步的發展趨勢。縮短充電時間需要我們大力發展大功率充電技術;無感充電體驗、簡化統一充電接口需要我們發展無線充電技術、小功率充電技術;實現跨平臺充電需要我們建立充電漫游互聯互通技術體系;安全可靠充電,需要我們加強充電電氣安全、信息安全等技術。更加快捷、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充電體驗將是下一步充電技術的發展趨勢。
三是要將充電設施與電動汽車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結合起來。充電作為電動汽車的電能供應方,需要和汽車的電動化、網聯化和智能化發展趨勢結合起來,當電動汽車已經能夠自動駕駛時,自動充電也將成為一種標配。充電設施作為城市的能源體系的一部分,也應在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要站在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高度,將充電設施與城市交通設施建設、電網設施建設、城市規劃更加緊密結合起來,統籌車流、人流、停車、充電需求,科學合理布局充電設施。
四是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充放電雙向互動技術,重新確定充電服務運營商定位。要站在能源體系的架構下發展充電設施,不僅將電動汽車充電作為能源負荷來看待,也要將電動汽車放電作為能源提供方來看待。要把電動汽車充放電納入能源服務范疇,現在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商應轉型成為能源系統提供商,既作為負荷商,參與電力需求響應,也應成為能源提供商,通過虛擬電廠,進入電力市場,參與電力交易,實現運營商身份的華麗轉身。
五是以國際視野深入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電動汽車作為具有國際競爭特點鮮明的產業,決定了我們發展充電設施不可能閉關自鎖。隨著近年來我國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實力的增強,我國企業加速進軍海外市場,國際標準化工作將在今后國際市場競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需要我們既要重視將國際先進標準引入采標,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爭取貢獻中國技術方案,將中國技術納入國際標準中,成為充電設施技術方案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