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雖然中國新能源車市形勢不太樂觀,自7月起四連跌,但多家跨國車企依然對新能源汽車發起攻勢。
11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網站公示了第326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下稱“公告”),而包括在上海工廠生產的特斯拉Model 3電動汽車等多款外資品牌的電動汽車上榜,被批準在華生產。根據上述公告,在本批申報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共有91戶企業,共涉及184個型號,其中純電動產品為160個型號,其余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及燃料電池產品分別為10個型號及14個型號。
第一財經記者在查閱工信部官網時,發現特斯拉純電動轎車TSL7000BEVAR0在列。申報資料顯示,該款轎車的最高車速為225公里/小時,動力電池為三元鋰離子電池,生產地為上海市,與此前對外披露的國產Model 3參數及外觀一致。
同時,在公告的第105條內容顯示,工信部同意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浦東新區設立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這也就意味著,特斯拉位于上海的超級工廠,從今年1月7日破土動工算起,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工廠的建設、生產及獲批的全流程。目前,特斯拉首款國產電動車Model 3已經宣布其預售價格,一些準車主也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訂單已顯示為“準備車輛交付”。
與此同時,由廣汽豐田申報的豐田C-HR純電動版本也通過本輪公告,獲得了生產資質。該車輛曾在2019年上海車展期間首次對外展示,并將運用豐田e-TNGA專屬平臺進行生產,將是豐田在全球推出的首款純電動車,率先在中國生產。早在今年年初,豐田就宣布到2025年將在中國市場投入10款電動新車型,并在今年6月舉行的CES展會期間,公開了針對電動化的豐田專屬平臺。
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優化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汽車外資政策,放寬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方面的外資企業間轉讓的限制。股比放開等政策,正吸引更多車企的投資,特斯拉從工廠動工到獲得資質用時不足一年,幾乎是“神速完成”,這無不體現中國對于對外開放的決心之大,這也成為推動許多外資車企在華展開投資的強心劑。
此外,雙積分等環保政策,也倒逼車企加快電動車的布局。根據工信部等四部委公布的2018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共有75家車企積分未達標,其中大部分為合資車企,在負積分前十的車企的車企中,有五家是合資車企,而在正積分前十的車企中,僅有一家合資車企。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強認為,目前外資車企扎堆推出新能源汽車,并在華布局相關戰略的背后,是由于政策推動及市場因素兩者相結合的結果。一位要求匿名的外資車企負責人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雙積分對于外資車企的壓力越來越大。
還有,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之后,也讓外資車企看到更多的機會。張強認為,隨著電動汽車的補貼逐步退坡,導致國內及進口電池的差價將逐步減少,并對于外資車企及電池企業將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除了特斯拉與豐田,作為老牌外資車企之一,現代在華的合資企業北京現代也正在試圖通過純電動、插混等多種車型,完成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攻勢,一改此前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默默無聞”。
近日,北京現代方面宣布將在已經推出領動插電混動版的基礎上,在年底前再推出昂希諾純電動版、菲斯塔純電動版兩款新能源汽車產品,該公司總經理尹夢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能源車將成為未來引領北京現代發展的又一個關鍵點,并計劃在2021年完成7個核心產品的投放。
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則表示,目前,新能源車還未形成規模化,成本居高,隨著合資的參與,有利于加快技術的提升和成本降低,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