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摩托車只是小眾群體的“圈地自萌”,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崛起,人人皆可是自己生活的導演,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愛好已經成為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騎摩托呼嘯而過的畫面讓“自由、追風、釋放......”等關鍵詞更加具象。
隨著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摩托車熱潮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出圈”。更多人加入“摩托車大軍”,也為這個圈子帶來了新的變化。
年輕化
摩托車自身攜帶的冒險和激情的屬性,獲得了許多年輕人的青睞。
逐漸成長起來的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將成為促進未來整體市場增長、細分市場爆發的核心力量。
通勤屬性回歸
在上個世紀,摩托車是載人載物的通勤好幫手。隨著多年的“禁限摩”,摩托車的通勤屬性逐漸消失。
但如今這種境況已然扭轉,大量職場人選擇摩托車出行。他們不再關注“速度與激情”,而是在乎它的“省錢省時間不堵車”
社交屬性
愛好形成了圈子必將疊加社交屬性。沒有車之前,放假可能宅在家里。有了摩托車之后,經常約著“溜車、跑山、摩旅......”。生活半徑大了很多,朋友也增加了很多。
素質提升
二三十年前中國摩托車無序發展、沒有正規引導和培訓,近年來已經不斷得到改善;以前不戴頭盔騎摩托車的現象很普遍,現在很多騎摩托車的人裝備都非常齊全,大部分“騎士”,在路上都會遵守交通規則。
租車摩旅
從元旦到春節,職場人的假期加起來可能只有一個月的時間,能出去跑長途摩旅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日常通勤也不會選擇大排量的拉力車。
摩托車13年強制報廢的規定,讓閑置的摩托每一天都在靠近“死亡”。對于現在錢花在刀刃上的年輕人來說,租車摩旅就成了最佳選擇。
有時間摩旅的時候,租一輛大排量的拉力車,只需要騎到目的地,玩累了車一還,就能開心回家。自己的車要么堅持騎回家,要么給高額的托運費,屬實是不劃算。
“摩托車熱”帶來的各種變化,已經從騎行方式傳導到摩托車產業,擴大了摩托車本土市場的規模。從長遠來看,國內本土市場的規模效應,與這個行業的生死存亡密切相關,也關系著“禁限摩”政策能否松動。
以中國的市場規模,摩托車休閑旅游市場還有更大發展空間。而綜合考慮裝備、服飾、旅游休閑、裝飾等周邊產業,摩托車將撬動更大規模的新增消費。
幾乎每年的全國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提交開放“禁限摩”的相關提案、議案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李稻葵認為:摩友的素質在提高,我們的法律、條規應該與時俱進。
那么大家覺得,摩托車市場的崛起是否能讓“禁限摩”政策松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