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作為中國老百姓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它始終處于一個草根代步的地位,根據全球電動車網的市場調研數據,3000塊以下的電動車在市場上最暢銷,超過5000元基本就賣不動了,原因在哪里呢? 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在消費者看來,電動車就是單純的代步工具
汽車除了代步屬性之外,還有社交屬性,高檔的汽車可以體現身份和地位。但是電動車僅僅就是代步工具而已,沒有附加更多的價值。對于消費者來說,只要跑得遠,騎著舒適就行了。
電動車草根起步,發展歷史短,基層價值被固化
電動車最早是依靠農民工、市井商販這些草根的群體興起的,這個標簽的核心需求就是尋求經濟實惠。電動車售價2000-3000元,剛好迎合了這個群體的需求。兩輪電動車商業化歷史不過短短20多年時間,一直扮演就是草根代步的角色,而沒有培養高端玩家群體,因此,電動車基層的代步工具的價值被固化了。
5000元以上的車型,配置過剩、性能過剩
現在很多廠家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也開始研發高端智能電動車型了,但是市場上銷量普遍很低,售價超過5000元就很難賣得動。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并不需要那么多高端配置,比如一鍵啟動、APP智能互聯、感應解鎖等。
除了外賣小哥這種特殊群體外,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50-70公里的續航就已經夠用了,我何必多花一兩千元去買個更大電池呢,而且后續售后的成本也更貴!
3000元以下車型,功能配置完備,基本滿足使用需求
我們發現,1500-2500元之間的低價車型是賣得最好的,雖然很少是品牌的,但是基本都能夠用,滿足日常代步一點問題沒有。另外,就是一臺電動車最多用3年就要換新的了。三千元和五千元的電動車回收價格差不了多少,那還不如買3000元以內的車型,更加省錢。
當然,我的觀點可能傷害了某些“高端廠家”的利益,但是這就是現實,電動車就是位于價值鏈的低端產品。除非未來的電動車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真正發生了質變,那時候或許能夠賣到幾十萬一臺是有可能的。各位網友,你們對此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