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市場逢腰斬,每個廠家心里都打顫。如果說去年月銷“破萬”企業就有吹噓的底氣,那么,現在銷量接近3000就是大贏家。2月的汽車領域,在乘聯會納入統計的85家汽車公司中,共有18家公司交了白卷,銷量為零。
最近,“什么樣的出行方式最安全?”這么一個簡單的問題,已經在各大媒體平臺被熱議。其中,個人出行工具被力薦。最有意思,上班族選擇騎車復工成為一大趨勢。據美團單車大數據顯示,3月第一周工作日的全國騎行量較春節期間上漲超過九成,絕大部分人都是從出發地到目的地“一站式騎行”。那么,與共享單車同源的兩輪電動車,正在成為公眾的購買首選。
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兩輪電動車企業誰吃得下?
比“底盤”,銷量越多能力越高
比“氣質”,格調越高越會受寵
比“談資”,想象越大越受青睞
報道顯示,2019年,愛瑪銷量達600萬臺,2020年將向1000萬臺躍進;雅迪去年也是600萬的目標,今年已發出“掘地三尺,800萬勢必完成”的宣言;臺鈴2019年完成了300萬目標,今年將向500萬沖擊;小刀今年同樣鎖定了400萬的目標;新勢力小牛電動欲望也很大,去年銷量42萬臺,但小牛新基地的產能設計是百萬臺……就目前這些品牌,新增量接近1000萬臺。
不可否認,“兩輪”與“四輪”相比,是一種消費上的降級,這個降級不僅體現在價格上,還體現在汽車的附加值上。中國人汽車保有量并不高,有數據推斷是千人汽車保有量不足200輛。正是因為這么低的汽車保有量,“汽車成為相親,交友的硬通貨”,“過年開車回老家,除了到村里開窗放音樂之外,還得備中華”。
不管怎么說,兩輪電動車今年受益是可以預見,但兩輪電動車企業如何抓住機遇,獲得突破式的發展還是需要市場來驗證。誰會成為贏家,年底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