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產成本、送檢成本等諸多成本的增長,目前新國標電動車單價偏高,是市場不可回避的問題,然而,一些消費者,為了貪圖小便宜,而吃了大虧。
近期,多地消費者向媒體抱怨,自己花3000多塊錢買的“電動車”去車管所上牌,居然被告知無法上牌,無法上牌也就意味著沒法上路,3000塊買的電動車就這樣“報廢了”。
后經媒體了解,所有問題的根源都在于“貪小便宜而吃大虧”!
當下,正值新國標積極落地推進之時,由于各類內外因素重疊,新國標電動車單體售價往往與早期的超標電動車持平,而一些商戶為了促銷一般都會對這類車型進行降價,而一些消費者在明知存在使用風險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這類車型。
所以,在騎了沒多久之后,隨著當地政策的收緊,這類超標車也就成了“廢品”!
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識別車架號,判別車輛屬性
當下機動車車架號一般是17位數字,而非機動車車架號15位,所以,消費者在買車時,可以從車架號的位數來辨別車輛屬性;
一定要一車一證相匹配
新國標規定,電動自行車必須要有相應的3C合格證書,所有的參數必須在系統中能查到,而電摩類的必須要有相應的生產資質和機動車合格證書,這些證件的匹配,都是為了便于車管所上牌而定;
充分了解地方政策,了解能否上牌
目前由于多地政策不定,在花幾千塊錢買一輛電動車之前,一定要問清楚這兩電動車能否具有上牌的資格,要當面和店員問詢;
一定要購買大品牌和資質品牌生產的產品
由于新國標規定,每一款上市銷售的產品必須具備相應的3C認證和電摩資質,而這就給企業提出了很高的規模要求,由于車型認證和電摩資質成本較高,小企業很難承擔,目前有資質的品牌,愛瑪、雅迪、新日、立馬、比德文、小刀、綠源等等(由于品牌較多,就不一一展示,大伙可以去工信部網站查詢)。
目前,全國電動車管理越來越嚴格,上牌儼然已成為一種強制管理手段,所以,一輛電動車能不能上牌,成為能否上路的重要標準。
而一些超標電動車由于合法性的問題,上牌時被車管所拒之門外,而如果你為了貪圖幾百塊的小便宜,而購買了這類車型,后期你損失的將是幾千塊。